作者: 安凌王
今天大家介绍一篇文章,希望可以帮助1型糖友了解食物对血糖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控制血糖。这篇文章的题目是“Impact of Fat, Protein, and Glycemic Index onPostprandial GlucoseControl in Type 1Diabetes”,原文出处: Diabetes Care 2015;38:1008–1015.
虽然碳水化合物被认为是影响餐后血糖控制的主要宏量营养素,并被用来计算餐时的胰岛素剂量,但越来越的研究数据提示,脂肪、蛋白质和升糖指数(GI)也显著影响餐后血糖的波动,相应地调整餐时胰岛素的剂量算法是很有必要的,美国糖尿病学会甚至提出,已经掌握了碳水化合物算法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此方面技能的教育。
今天的这篇文章,回答了下面一些问题:
1.蛋白质、脂肪和升糖指数(GI)对1型的餐后急性期血糖有怎样的影响?
【脂肪】
有7个研究观察了食物中脂肪对餐后血糖的影响,脂肪量的范围从6.6克到52克不等。所有的研究都发现食物中的脂肪改变了餐后血糖的形态。
有的研究发现,脂肪降低了餐后2~3小时的总体血糖波幅,这应该与脂肪延缓了胃肠道的排空有关,相应地也延缓了餐后血糖的上升及达到峰值的时间。
富含脂肪的食物,会导致延迟出现的餐后高血糖。如果食物中含有35克脂肪,血糖可以在餐后5小时上升2.3mmol/L,如果食物中含有50克脂肪,则餐后血糖高峰可以持续超过5小时,即使给予追加胰岛素,也不太能够有效控制。
这种变化被认为是游离脂肪酸可以直接诱导胰岛素抵抗,增加肝糖输出。这种情况其实不只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在健康人中,也发现随着游离脂肪酸的增加,之后的至少2小时内都产生了胰岛素抵抗。
【蛋白质】
同样,所有的研究都发现食物中的蛋白质改变了餐后血糖的形态,血糖会在餐后3~4小时开始上升,并逐渐达到高峰。
如果在30克的碳水化合物食物之外增加35克蛋白质,餐后5小时的血糖会比不增加蛋白质高2.6mmol/L,如果同时增加脂肪,那么餐后5小时的血糖最高可以增加5.4 mmol/L。
有一项研究观察了没有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而只有12.5~50克蛋白质的食物对血糖的影响,结果发现这样的饮食对血糖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如果蛋白质增加到75~100克,餐后血糖则在100分钟后显著上升,在5小时达到高峰(研究也只进行了5小时),血糖升高的效果相当于没有使用胰岛素的情况下吃了20克碳水化合物。
【升糖指数(GI)】
低GI的食物或饮食升高血糖的作用小,但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增加,主要是餐后早期的低血糖。
不知1型糖友们是否有类似经历?
2.什么样的胰岛素剂量策略最适合用于考虑GI、蛋白质和脂肪?
有的研究中脂肪/胰岛素的比值和蛋白质/胰岛素的比值按照碳水化合物/胰岛素的比值的二分之一计算,这部分多出来的胰岛素作为餐后额外的一个追加量使用。
【脂肪蛋白质胰岛素系数】
有的研究使用了“
脂肪蛋白质胰岛素系数(FPU)”的概念,意思是吃含有100千卡的脂肪和/或蛋白质需要使用的胰岛素剂量,这剂胰岛素的使用时间可以在3-6小时之内,具体根据计算的胰岛素结果来决定。
这种计算方法的最大缺点就是低血糖。有一项研究发现,额外吃50克脂肪显著增加餐后5小时内的血糖水平,需要较大剂量的胰岛素来覆盖,剂量的多少存在个体差异,因为对脂肪的敏感性不同,有一个患者的胰岛素用量增加了两成。
【食物胰岛素指数】
有的研究提到“食物胰岛素指数”的概念,意思是吃250千卡的食物所需要的胰岛素剂量,目前有些食物的胰岛素指数已经可以查到了。用这种方法使用胰岛素,可以显著改善餐后3小时的血糖。
但无论是使用“食物胰岛素指数”还是碳水化合物计数法,低血糖的发生率都是高的,提示可能用起始的碳水化合物系数计算和基础率设置不够精准。也有研究发现“食物胰岛素指数”法没有增加低血糖风险。
【胰岛素给药时间】
有的研究发现在餐前15-20分钟使用餐时胰岛素比餐前或者餐后的立刻泵入效果好,有的研究发现组合波是最有效的方法,有的研究发现还是餐前15分钟给药的方法更好,也有研究发现常规使用、组合波及餐后追加差别不大。
在吃高脂肪食物时,组合波第一个波的胰岛素剂量需要根据这一餐的升糖指数进行调整,如果碳水化合物较多,第一个波就需要更多些。
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的患者,吃高脂肪、低GI的食物时,可以在餐后1小时追加一个剂量。但高GI食物的快速吸收及皮下胰岛素吸收的相对延迟,使餐后血糖的表现被分成两个部分。根据ADA指南,用高升糖指数的替代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可以改善血糖控制。
迄今为止,此方面的研究和探讨都还在进行。
今天的分享,可都是纯干货哦,糖友们有没有领悟到什么呢?
未来安医生或许会推出针对1型的收费远程团队管理,您是否需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