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条不知真假的消息在各个行业微信交流群疯传。消息的大概意思:是某大院在做项目的时候,在出图的时候搞错了。至于为什么错,就我了解到的消息来看,还没有定论。
▲ 网传图,已对敏感信息打码
这件事情传出来,也不奇怪。
有些工作需要一些专业知识才能做好,比如GIS。很多行业都在应用GIS技术,都在跟GIS结合。但是在具体应用GIS技术的大多数时候,都是由一些非专业的人来做。有些人甚至连shp都不知道是什么,就被拉来做GIS数据了;有些人甚至连gdb都没见过,就开始做数据入库了;有些人甚至连投影都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就敢转坐标系。
就这么干,不出问题才怪!
(当然,这次某院的问题跟我上述说的没啥关系,不是同一类型)
扯远了扯远了,现在来说说怎么做才能避免数据出错!
其实就一句话:严格作业流程,并做好数据的质量控制就可以了!
那应该怎么做呢?可以看我以前的文章:【随笔】质量,靠什么保证?
上面这个事情出来,就是因为没做好数据质量的控制,导致他们被数据问题折磨着(图纸也是数据)!当然,这件事情也不排除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件事情或许只是个导火索。
现在子弹还在飞,一切都还未有定论。假消息太多了,到处是谣言,咱让子弹再飞一飞。但无论子弹怎么飞,都暴露出了这个行业的数据方面存在的问题。
数据是靠着技术人做出来的,不是谁动动嘴就可以的。高质量的数据需要一系列的工艺流程及相关的条件支持。完整的工艺流程,至少要包含趁手的工具,必要的阶段性质检和入库/项目结束前的终检,还有技术人员。合适的工具可以避免误操作,提升数据质量;阶段性质检有助于尽早发现问题,及时修改;终检可以站好最后一班岗,保证出去的数据质量;而经验丰富的技术员,则是整个工艺流程的万金油。没有完美的工艺,只有不断完善的工艺。经验丰富的技术员,能在工艺没那么完美的时候,用自己的技术来保障数据质量。也可以针对整个工艺中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工艺进化。
?
你说,搞个半残工艺再加上门外汉,能行吗?
这数据,能不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