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莞时间网-i东莞
沿着导航驱车前往大岭山实验幼儿园,一度还以为走错了路。这所公办幼儿园远离镇中心,但响亮的招牌,令家长趋之若鹜。
2013年,由大岭山镇政府出资,大塘村无偿提供土地,大岭山实验幼儿园拔地而起。成立之初,该园15名教师中,只有一位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如今已拥有专业教师33名,被认定为第一批“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示范园”,获得市级课题、课例、论文奖项96项,省级课题、课时、论文奖项13项。
大岭山实验幼儿园的跨越式发展,是该镇学前教育发展改革的一个缩影。2011年至今,大岭山幼儿园数量从19所增加到36所,在园幼儿从6852人增加到12909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00%,实现适龄幼儿从“入园难”到“有园上”,再到“上好园”的目标。
扩容:10年间数量将近翻一番
2021年秋季开学越来越近,家住大岭山镇大塘村的黎女士,已经在为小女儿准备入读幼儿园的事情了。10年前,大儿子“入园难”令她记忆犹新。“那时候幼儿园少,离家远,没校车接送,要找个好幼儿园令人头疼。”
而现在,黎女士心里踏实多了。离家附近就有一所公办市一级幼儿园——大岭山实验幼儿园。2013年9月,新建的大岭山实验幼儿园对外招生,成为该镇第二所公办幼儿园。
“10多年前‘入园难’的问题非常严重。”李睿是大岭山实验幼儿园园长,1996年来到东莞从事幼教工作,后任大岭山中心幼儿园副园长,并参与大岭山实验育儿园的筹建。她回忆,2007年以前,大岭山中心幼儿园虽然是公办幼儿园,但自负盈亏,办学质量不高。
公办幼儿园如此,民办幼儿园更不必提。“入园难”背后所折射的,是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紧缺。
破题的关键,在于“开源”。2011年以来,大岭山累投入公办幼儿园约3亿元,民办幼儿园的数量也大幅增加。对入读民办(集体办)幼儿园的户籍适龄儿童,每人每年补贴3500元;对入读民办(集体办)幼儿园的非户籍适龄儿童,每人每年补贴1500元,2017年-2020年累计发放补贴资金共2019.13万元。
一组数据,反映了大岭山学前教育越办越“大”:2011年,全镇仅有幼儿园19所,在园幼儿6852人;公办园只有1所,在园幼儿455人。截至2021年4月,现有幼儿园36所,其中公办(集体办)园3所、民办园33所,在园幼儿12909人。目前,全镇现有省、市等级幼儿园21所、普惠园23所。
提质:成为课程游戏化项目研究唯一试点镇
“有园上”只是第一步。在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同时,大岭山下大力气打造学前教育精品特色,把“上好园”“创特色”“强品质”作为教育提质的重要抓手。
李睿回忆,实验幼儿园创办之初,全园15名教师只有1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前期的招聘培训中,完全放弃专业培训,而是重视技能应对式培训,用拿来主义、情景演练的培养方式,安抚哄骗哭闹的新生。”
经过前几年的集训,以及大岭山镇政府持续地加大投入,从2018年起,实验幼儿园教学质量有了大的起色,教师整体素质大幅提升。这一年,大岭山成为市课程游戏化项目研究唯一试点镇,中心幼儿园、实验幼儿园两所公办园成为试点基地龙头。2020年,实验幼儿园被认定为第一批“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示范园”。
“教师培养培训是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大岭山镇教育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2018年间,顺利完成了对全镇幼儿园专任教师订单式的全员培训任务,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展。
与2011年相比,大岭山学前教育教职工数量从810人增加至1704人、专任教师人数从438人增加至807人、大专以上教师人数从232人增加至754人。具体到实验幼儿园,该园专业教师33个,幼儿园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展80%,本科率占比70.5%以上,
目前,大岭山共有市名园长工作室主持人3个、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个,市教学能手3人,省级以上获奖或发表论文、课题、课例等40项,市级获奖或发表论文、课题、课例等300多项,教师教育科研水平大幅提升。
文字:吴金华
摄影:吴金华
编辑:王宝光
本文来自【东莞时间网-i东莞】,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